第九讲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第九讲 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对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一系列重要论断、作出一系列战略部署,创造性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大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极大凝聚起共同推进改革的强大合力,引领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更为波澜壮阔的航程。
一、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我国40年来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
1978年,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每一次重大改革都给党和国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给事业前进增添强大动力,党和人民的事业在不断深化改革中波浪式向前推进。改革开放4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积厚成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5年,也是改革集中推进、全面深入、成果显著、积累经验的5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先后出台重点改革文件360多个,推出改革举措1500多项。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汇聚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谱写了改革新篇章。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也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旗帜。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问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然我们已走过万水千山,但仍需要不断跋山涉水。我国改革开放历经40年的伟大实践,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随着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可以说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矛盾越大,问题越多,越要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改革进程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必须自强不息、自我革新,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
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改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中国改革开放给人们提供了许多弥足珍贵的启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振兴,就必须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中国进行改革开放,顺应了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中国改革开放必然成功,也一定能够成功!
二、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
旗帜决定方向,道路决定命运。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偏离了这一条,那就南辕北辙了。”今天,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改革,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航转向,更不是要丢掉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
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就要把握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两句话是一个统一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两句话都讲,才是完整的、全面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一些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在那里摇旗呐喊、制造舆论、混淆视听,把改革定义为往西方政治制度的方向上改,否则就是不改革。他们是醉翁之意不在酒,“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对此要洞若观火,保持政治坚定性,明确政治定位。不断推进改革,是为了推动党和人民事业更好发展,而不是为了迎合某些人的“掌声”,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自己身上。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更是死路一条。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改,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不讲模棱两可的话,不做遮遮掩掩的事。
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党中央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主任,运筹帷幄、总揽全局,亲力亲为谋划指导改革的顶层设计、总体布局,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形成了集中统一的改革领导体制、务实高效的统筹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协调推进机制、有力有序的督办落实机制。实践证明,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艰巨复杂的改革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根本政治保证,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必须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把准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定位、政治大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确保改革开放始终沿着正确道路前进。
三、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我们党为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作出的重要战略安排,进一步明确了实现改革总目标的时间节点和方法路径。
纵观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的历史过程,怎样治理社会主义社会这样的全新社会,在以往的世界社会主义实践中没有解决得很好。在领导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我们党就不断思考未来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继续探索这个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开始以全新的角度思考国家治理体系问题,强调领导制度、组织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就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整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这项工程极为宏大,零敲碎打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适应时代变化,不断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在创新中使各方面体制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完善。从总体上看,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好的,是有独特优势的,是适应国情和发展要求的,同时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改革,根据不同领域不同层面的问题,把脉开方、对症下药,把长远制度建设同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整体推进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把顶层设计同试点探路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同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结合起来,把破除体制机制顽疾同解决新出现的矛盾问题结合起来,推动重大改革方案不断出台,重大举措有力展开。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党的十九大围绕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要求,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部署了一大批力度更大、要求更高、举措更实的改革任务。改革的担子越挑越重,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要抓紧落实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和举措,保持工作力度和连续性,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再接再厉、久久为功,坚定不移朝着已经确定的总目标不断奋进。
四、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正确方法论
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坚持正确方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深入把握改革规律和特点,系统谋划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路径和有效方法,形成改革开放以来最为丰富、全面、系统的改革方法论,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科学指导和行动指南。
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党中央在部署推进各项改革过程中,始终秉持强烈的问题意识,不论是制定方案,还是部署推动、督促落实,都把切实解决问题作为目标指向。在制定方案上,强调改革是奔着问题去的,要解决问题就要针锋相对,拿出的方案要有棱角,提出的措施要有针对性,做到抓实问题、开实药方、提实举措。在部署推动上,强调要聚焦主要问题和关键环节,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里的改革。在督促落实上,强调要在解决突出问题、难点问题上下功夫,让实践来检验、让基层来评判、让群众来打分,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凡属重大改革都要于法有据。在整个改革过程中,都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加强对相关立法工作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改革。在改革实践中,研究改革方案和改革措施要同步考虑所涉及的立法问题,及时提出立法需求和建议。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改革成果,要及时上升为法律。实践条件还不成熟、需要先行先试的,要按照法定程序作出授权。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近年来,一大批经实践证明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通过立法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以法治方式、法治思维推进和保障了改革。
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越深入,越要注意协同,既抓改革方案协同,也抓改革落实协同,更抓改革效果协同,促进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在推动改革过程中,要注重厘清重大改革的逻辑关系,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在国有企业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方面集中攻坚,打出一系列改革“组合拳”,一大批重要改革压茬推进,做到前后呼应、相互配合、形成整体,提高改革整体效益。
坚持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良性互动。加强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都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创造。鼓励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对必须取得突破但一时还不那么有把握的改革,采取试点探索、投石问路的方法,看准了再推开,这是推进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统筹谋划、科学组织试点工作,在土地、科技、生态、司法、扩大开放、医疗卫生等方面推出一批重大改革试点,形成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发挥了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同时,强调要重视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差别化探索,及时总结典型经验,推动面上的改革,以“一马当先”带动“万马奔腾”。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正是通过既加强宏观思考、顶层设计,也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才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
坚持蹄疾步稳地推进改革。推进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稳。战略上要勇于进取,战术上则要稳扎稳打。只要经过了充分论证和评估,只要是符合实际、必须做的,该干的还是要大胆干。同时也要看到,胆子大不是蛮干,必须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对于一些攻坚难度大的改革,不要想象着一招制胜、立竿见影,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方能见效。面对繁重的改革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全局、结合实际,坚持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改革,集中力量先推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举措,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做到重大改革举措系统配套,然后集中力量一项一项抓好落实,确保改革稳步有序推进。
五、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改革将进一步触及深层次利益格局的调整和制度体系的变革,改革的复杂性、敏感性、艰巨性更加突出。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打通“最后一公里”,直接决定着改革成败。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必须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盯住抓、反复抓,直到抓出成效。
改革推进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牵头部门和地方是抓改革的责任主体,要强化责任担当,拧紧责任螺丝,增强推进改革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抓改革落实,一把手的决心最为重要。主要负责同志抓和不抓大不一样,虚抓和实抓大不一样。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负责同志要把抓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责任,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越是难度大、见效慢的越要抓在手上,不弃微末,不舍寸功。要完善用人导向,加大改革创新在干部考核和提拔任用中的权重,培养一大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狮子型”干部,推动形成允许改革有失误、但不允许不改革的鲜明导向。
全面深化改革既要取势,更要取实。要把实干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促进派又当改革实干家。要拿出实实在在的举措克服形式主义问题,不能“只见改革的车子左右晃动,不见改革的车子前行”。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研究、思考、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思路和重大举措,刻舟求剑不行,闭门造车不行,异想天开更不行,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要尽可能多听一听基层和一线的声音,尽可能多接触第一手材料,做到重要情况、矛盾问题、群众期盼心中有数,特别是出台了这么多改革举措,成效到底如何,要刨根问底,掌握实情。在机制建设上,要突出抓主体责任、抓督办协调、抓督察落实、抓完善机制、抓改革成效、抓成果巩固,形成全过程、高效率、可核查的改革落实机制。
推动改革落实,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抓好改革督察工作,认真研究梳理解决改革落实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党中央确定的改革方向不偏离、党中央明确的改革任务不落空,使改革精准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对督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一竿子插到底,列出问题和责任清单,明确时限要求,坚持有什么问题就整改什么问题,是谁的问题就由谁来负责整改,同时举一反三、由点及面,推动更大范围整改。要盯责任主体,抓“关键少数”,既听其言,也观其行、查其果,落实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就追究责任。
干工作、抓落实,最终要见成效。我们党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是否给人民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作为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改革要让人民群众满意认可,就要把住方向和源头,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使改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