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明”才有最美风景
暑期正值旅游旺季,亲子游、组团游、自驾游、探险游等等,人们都在以自己喜欢的旅游方式享受假期、放松身心。但与此同时,一部分人对文明的“习惯性忽视”、对自身行为的过度放纵,也为原本快乐的旅行徒增了不少烦恼。在我们旅行的背包里,还应装着文明,只有文明一路作伴,才有一路的好风景。
资料图片来自于网络
不文明源于私心作祟
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多源于自私的心理,是不文明者对规则的漠视和公德意识的缺失。不排队上厕所,因为我的时间比别人更宝贵;随地扔垃圾,因为垃圾放在我手里不方便……我们倡导文明旅游,也是希望旅行中的个体都能收敛一己私欲,为公共利益让渡一部分权利。其实,文明是一种约定俗成的礼仪,是一种文化涵养的体现,是一种谦让、一种感同身受、一种易地而处的理解。只有明白了文明的意义,才会有文明的行为。(评论员:冯婷)
文明应出于内心自觉
出门旅游本是一件寻找美、发现美、体验美的好事,休闲游玩的过程也是一个展现自我的过程,游客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反映了个人的文明素养。当然,文明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自内而外的自我修炼。出游时,要自我检点、率先垂范,自觉把文明收入行囊,在旅游过程中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做一个文明有礼的游客,为旅途营造文明氛围。(评论员:王宗双)
对不文明旅游行为应及时制止
要真正实现文明旅游,需要一些制约的力量。违法行为当然会有法律制裁,但法律之外违背道德的行为,也应该受到舆论的谴责。主动站出来喝止不文明行为,远比袖手旁观更有意义。文明旅游绝不只是喊喊口号,还要脚踏实地地践行,不只是有关部门单方面的推动,还需要公民之间相互监督。呵护社会文明,维护公序良俗,大家都不该做旁观者。(评论员:程邑)
制止“不文明”要用文明方式
当面对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时,我们通常会“爱之深、责之切”,甚至有个别人会以不文明甚至粗俗、暴力的方式制止他人的不文明行为。不做不文明行为的旁观者是对的,但以文明抵制不文明、用善的方式维护善,才是正确的方式,也更易于为他人所接受,并规避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更多地看到公众道德水准的提升,更多地侧重于自我约束、自我谦抑、自我涵养,以文明促文明,这才是正道。(评论员:高谭)
图片来源:互联网
不文明旅游行为应及时曝光
文明旅游要积极倡导,不文明行为也应该及时曝光,从而在宣传上扎紧文明出游的笼子,培养公众的文明出游意识。媒体曝光不文明旅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形成震慑作用,使人们能够心中持有戒律。可以预见,此举对于人们文明习惯的养成是会有一定帮助的,文明旅游从观念到行动上也才会有更多追随者和拥护者。(评论员:罗雪峰)
宣传先进典型 媒体责无旁贷
对待不文明行为要靠教育和引导,而在教育引导过程中,以反面教材警示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正面典型的引领,这一点不可缺少。从某种意义上说,一味地批判与谴责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而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漠视大多数人的文明行为,也是一种“粗鄙”和“不文明”,既片面又不客观,更是对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掣肘。(余明辉)
文明旅游需要“软引导”
一方面可以通过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注重对公民在个人品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另一方面,要大力宣传和选树文明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通过以点带面、以先进带后进的方式,让更多人从文明旅游中获益,并加入到文明旅游的队伍中来。(评论员:卢文)
文明旅游需要“硬制度”
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素养、性格秉性都不尽相同,如果文明旅游仅仅寄希望于个人的自律显然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宣传引导、强调自律的同时,我们必须用好法律这个武器,通过白纸黑字的法律条文将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厘清,明确将法律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参与者的身上,为责任追究提供依据。针对旅游不文明现象,我们要综合利用规定罚金、媒体曝光、文明信用记录等综合性惩处手段,倒逼人们形成文明出行的良好习惯,营造文明旅游的浓厚氛围。(评论员:文刀)
希望每一个正在途中,或即将踏上旅途的人,都能尊重并遵守文明之约,做一个“除了脚印,什么都不留下;除了回忆,什么都不带走”的文明出行人,让自己成为旅途中的一道美丽风景。(转自中国文明网)